2017年2月9日,W3C的国际化工作组(Internationalization Working Group)发布了国际化文字布局和排版索引(Internationalization Text Layout and Typography Index)的首份标准工作草案。该文档将为浏览器开发者和Web技术标准开发者提供关于如何支持全球不同语言文字、书写系统所要求的排版特性,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测试用例、相关文章和论文等支持资源。这份文档将不断更新完善。
W3C Blog: W3C对美国政府可能伤害全球协作的签证政策表示关切
2017年2月7日,W3C针对近期美国政府对部分国家暂停发放签证的政策可能对全球协作带来的影响,发布如下声明:
全球协作是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开展工作的基础。世界各地的贡献者和技术实现者共同工作研发Web技术标准,构建开放Web平台并保持其互操作性。W3C的全球团队、全球办事处及全球技术社区分布在世界各地。正是由于来自不同技术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贡献者的广泛参与,Web才能如此强大。
和ACM、IETF、ICANN、ISOC及USENIX等众多的国际组织一样,W3C密切关注美国政府最近在旅行政策上的变化,我们有更多的工作在线上完成,但也依赖于定期的面对面会议来帮助我们形成共识及推动工作向前进展。
我们正在寻求能够确保各类W3C会议顺利举行的各种方式。这其中,也包括将于2017年11月在美国加州Burlingame举行的举行的 W3C技术大会及顾问委员会会议(TPAC 2017)。目前我们并没有调整TPAC会议地点的计划,但我们将持续关注美国政府相关政策的走向,并寻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远程参会支持。
更多内容,请参阅W3C的官方博客,本文的英文原文。W3C Blog: W3C Expresses Concerns on Visa Suspension that May Hurt Our Worldwide Collaboration。
W3C发布 XLST(3.0版)的候选推荐标准 征集参考实现
2016年2月7日,W3C的XML样式转换工作组(XSLT Working Group)发布了XSL转换(XSL Transformations,XSLT)的3.0版候选推荐标准(candidate recommendation)。该规范定义了XSLT 3.0的语法和语义。XSLT是一个XML文档格式转换的语言,定义从一个XML文档格式转换到另一个XML文档格式的转换规则,XSLT语言的转换采用良构的XML格式的样式单(Stylesheet)方式定义。
XSLT 3.0是 2007年1月23日发布的XSLT 2.0的修改版本。这一版本的主要更新是,支持基于流方式(streaming mode)的转换过程,源文档及目标文档并不需要完全加载到内存中,从而提高内存利用效率;此外,另一处重要的更新是允许,提升对复杂转换规则的模块化,允许XML的样式单基于一些独立的、开发好的组件基础上进行定义,获得软件工程上更好的鲁棒性。
W3C发布互联网媒体字幕的TTML文本和图片规范1.0.1的首份标准工作草案
2017年2月3日,W3C的时序文本工作组(Timed Text Working Group)发布了互联网媒体字幕的TTML文本和图片规范1.0.1(TTML Profiles for Internet Media Subtitles and Captions 1.0.1,IMSC1)的标准工作草案。该文档描述了两个基于时序文本标记语言(TTML1,Timed Text Markup Language 1)的规范集:一个是纯文本(text-only)的描述规范,另一个是纯图片(image-only)的描述规范。这两个规范旨在用于全球范围内描述互联网媒体的字幕(subtitle and caption),从而简化互操作性,并保持与已有字幕文件格式的一致性和兼容性。该文本规范是面向美国封闭标签TTML规范(TTML Simple Delivery Profile for Closed Captions)的超集。
更多信息,请参阅英文原文。
W3C发布多模模态组件发现与注册、可扩展多模注释标记语言等两份工作组备忘
2017年2月3日,W3C的多模交互工作组(Multimodal Interaction Working Group)发布了两份工作组备忘(Group Notes):
-多模模态组件的发现和注册(Discovery & Registration of Multimodal Modality Components):本文档适用于为跨越本地及云端的多模交互应用提供新的交互模态组件(Modality Components)的开发者。在参考多模态体系架构规范(Multimodal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实现一个多模态交互应用的时候,为了配置某种交互模式所需要的技术条件,系统必须能够自动发现和注册各类交互模态组件,从而持续监控和维护所有交互组件的状态。多个模态组件可采用一种自动的机制进行组合,从而使应用程序能够对环境的状态改变作出响应。
-可扩展多模注释标记语言(第二版)(EMMA:Extensible Multimodal Annotation Markup Language Version 2.0):本文档提供了一个XML标记语言,用于描述不同模态的交互行为中,用户输入到系统及产品输出中的映射。这是多模交互系统一系列规范的基础之一。
W3C的多模交互工作组致力于开发一组技术规范,为Web应用方便的提供多模交互能力。更多内容,请参阅W3C的多模交互工作组,及本文英文原文。
W3C与IDPF正式合并 共同定义未来出版的技术路线图
2017年2月1日,W3C宣布与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 IDPF)正式合并,共同定义未来出版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并更好协调出版与Web技术的发展。
W3C的CEO Jeff Jaffe博士指出,W3C欢迎在图书、杂志、期刊、各类教育材料及学术刊物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出版业专家加盟,我们将与出版行业并肩工作,通过W3C的数字出版标准工作(Publishing@W3C)为未来基于Web技术的数字出版、内容撰写及各类阅读体验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新能力。
超过75个机构通过W3C的会员提案(Member Submission)机制,将 IDPF 研发的 EPUB 3.1 标准提交到 W3C,以确保这一标准继续保持免费(Royalty-free)的专利政策。 为了持续维护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推广 EPUB标准,W3C正式设立了单独的 EPUB 3.1社区组(EPUB 3.1 Community Group),向感兴趣的全球技术及用户社区开放。
此外,W3C还设立了新的出版商务组(Publishing Business Group),作为与出版行业的沟通桥梁,继续识别数字出版领域的标准需求。W3C数字出版技术路线图(Publishing@W3C roadmap)也给出了未来的发展计划,包括在今年晚些时候设立工作组开展标准工作,以满足在线与离线结合的数字出版需求。
W3C发布 2017 CSS标准进展(CSS Snapshot 2017)的工作组备忘
2017年1月31日,W3C的CSS工作组发布了2017 CSS标准进展(CSS Snapshot 2017)的工作组备忘。该文档集合了所有CSS相关标准技术的更新,反映了截至2017年1月CSS标准的技术发展现状。本文的主要对象是 CSS的实现者,文档中包含了相关的CSS模块,并按照规范的成熟度(而非Web浏览器对该规范的支持程度)加以说明。
W3C发布Web数据最佳实践(Data on the Web Best Practices)的正式推荐标准
2017年1月31日,W3C正式发布了Web数据最佳实践(Data on the Web Best Practices)的正式推荐标准。该文档提供了35个用于在Web上公开或非公开地共享各种(政府、科研、商业等)数据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其目标是实现数据智能,进而最大化数据发掘与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将URIs用作为标识符和多址接入选择项是提供各种各样元数据的关键,提供了与Web数据出版及使用相关的最佳实践。Web数据本身应该能够被发现和检索,并被人类和机器所理解。数据也有很多种用途,不仅可以被数据的拥有者使用,也可以被外部第三方使用。数据在何处以某一方式被哪一方所使用也应当能够被发现和检索,这也是公认的数据发布者的努力。遵循这些最佳实践将促进数据发布者(publisher)与使用者(consumer)之间的互操作。
W3C还同时发布了支持这一技术的两份词汇表,分别覆盖数据使用(Data usage)和数据质量(Data quality)。这两份词汇表于2016年完成,也是即将完成的其他空间数据标准工作的基础。更多背景信息,请参阅相关博客文章,W3C Blog:Data on the Web, Here is How。
W3C发布Web加密API的正式推荐标准
2017年1月26日,W3C的Web加密工作组(Web Cryptography Working Group)发布发布Web加密API(Web Cryptography API)的正式W3C推荐标准(W3C Recommendation)。该规范定义了一个JavaScript API,帮助Web应用以标准的方式完成基本的密码学操作,如哈希、签字生成与验证、加密及解密等。此外,该规范还为Web应用提供了密钥管理与操作所需的API。Web加密API的可能应用场景包括服务器认证、文档及代码签字、通信中的机密性与完整性保证等。
更多内容,请参阅W3C的Web加密工作组。
W3C发布Web注释数据模型、Web注释词汇表、Web注释协议的提案推荐标准
2017年1月17日,W3C的Web注释工作组(Web Annotation Working Group)发布三份提案推荐标准:
- Web注释数据模型(Web Annotation Data Model):该规范描述了一个结构化模型和格式,采用JASON格式,支持在不同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分享并重复使用注释,可以以一种简便的方式效仿常见用例,同时支持更复杂的需求,包括将任意内容链接到某一特定的数据点,或是链接到时序媒体资源的(如视频、音频)的特定片段等。
- Web注释词汇表(Web Annotation Vocabulary):该规范定义了一组用于Web注释数据模型的RDF类、谓词(predicates)及命名实体(named entities),同时列出了一组可能在模型中用到的其他本体,并提供了在互联数据上下文中使用Web注释JASON序列化所需要的JASON-LD Context及profile定义。
- Web注释协议(Web Annotation Protocol):该文档表述了创建和管理注释的传输层协议和机制,它符合Web体系结构中REST接口的最佳实践。
欢迎您于2017年2月14日之前,提出对以上文档的审阅意见。更多内容,请参阅英文原文。
W3C的XQuery工作组与XSLT工作组联合发布四份提案推荐标准
2017年1月17日,W3C的XML查询工作组(XML Query Working Group)与XML转换工作组(XSLT Working Group)联合发布四份提案推荐标准:
- XQuery与XPath数据模型3.1(XQuery and XPath Data Model 3.1):该规范定义的XQuery与XPath数据模型3.1,是XML路径语言(XPath)3.1,XSL转换(XSLT)3.0版本,以及XML查询语言XQuery 3.1的数据模型。XQuery与XPath数据模型3.1(在此简称“数据模型”)有两个用途:一是定义输入XSLT或者XQuery处理器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定义XSLT,XQuery以及XPath语言中所有表达式的容许值。
- XPath与XQuery函数和操作符3.1(XPath and XQuery Functions and Operators 3.1):该文档旨在编录XPath 3.1, XQuery 3.1以及XSLT 3.0所需的函数与操作符。其定义了数据类型的构造器函数、操作符以及函数。
- XML路径语言3.1(XML Path Language,XPath,3.1):XPath3.1是一种认可处理值符合XQuery和XPath数据模型(XDM)3.1中所定义数据模型的表达式语言。该数据模型不但提供了一个XML文档的树型结构表示,同时还提供了例如整数、字符串、布尔值(booleans)以及可能包含对XML文档与原子值中节点进行引用的序列的原子值。
- XSLT与XQuery序列化3.1(XSLT and XQuery Serialization 3.1):如同在XQuery与XPath数据模型(XDM)3.1中所定义的,该文档将一个数据模型实例序列定义为一个八位字节序列。该序列化被设计成一个可用于其他规范的组件,例如XSL转换(XSLT)3.0版规范或XQuery3.1:一种XML查询语言规范。
欢迎您于2017年2月28日之前,提出对以上文档的审阅意见。更多内容,请参阅英文原文。
W3C发布XQuery 3.1与XQueryX 3.1两份提案推荐标准
2017年1月17日,W3C的XML查询工作组(XML Query Working Group)发布两份提案推荐标准:
- XQuery 3.1:一个XML查询语言:XML是一种灵活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广泛用于各类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信息存储、关系数据库及对象存储系统中对信息的表达。基于XML的查询语义采用XML语法定义对这些存储在XML文档或各类数据存储系统的查询需求,并在相关中间件的支持下,以XML的格式返回查询结果。该规范定义了一种称为XQuery的XML查询语言,用于在各类XML数据源之上查询信息。
- XQueryX 3.1: XQueryX是一个XQuery的XML表示。它是通过将XQuery语法作品映射到XML作品来创建的,其最终结果并不见得是方便人类阅读或书写,但更易于程序解析。因为XQueryX是以XML格式表示,那么就可以利用标准的XML工具来创建、解释或修改查询。
欢迎您于2017年2月28日之前,提出对以上文档的审阅意见。更多内容,请参阅英文原文。